我最喜欢的五个中国鼓舞
五千年前黄帝和蚩尤在涿鹿鏖战,是一场史诗般的战役。蚩尤是战神,铜头铁臂,他用石头当饭吃,黄帝在九天玄女的帮助下用神兽“夔”的皮,制成八十面巨鼓,用响彻天地的鼓声鼓舞士气,使敌军丧魂落魄。此战以黄帝所率华夏部落获胜而告终。自此,中国人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鼓的后代,今天的中国鼓形状各异,大小也不同。最小的拨浪鼓在中国城就能看到,而大的鼓,现代中国舞者可在鼓面上做旋子。
在过去几年中,神韵每年全新的节目中有不少“鼓”舞。你能想起几个,七个还是八个?(我想大约有11个左右)
下面是五个我最喜爱的鼓舞。
第五名:安塞腰鼓
编舞:陈永佳
演季: 2010
鼓型:砂漏状腰鼓
中华文明的摇篮,西北黄土高原上罡风席捲,随著悠亮的唢呐声由远而近,在若隐若现的黄尘扬起的圈里,农民扮演的腰鼓手们踢蹚著扬起的烟尘,摇头晃脑,击鼓而舞。
中国自黄帝时起,就是一个超级农业大国。到鼎盛时期的宋代,农作物产量佔世界的四分之一。的确,农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就像中国各地区土壤颜色不一样,生活在各地的农民也都有其独特的舞蹈风格。这些风格很难模仿,除非你融入其中。有人可能觉得他们淳朴,有人可能觉得他们没教育或太土。但也许我们从他们轻松愉快的舞动和发自内心的淳朴笑颜中,看到中国人的真正精神。那韵味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就是美。
在2010年演季,我们腹前绑著腰鼓,头紮羊角巾,在舞台上踢蹚著无形的烟尘,表演一支《安塞腰鼓》舞。
我现在还记得那些农夫摆头的动作,我又怎能忘记在那舞台上来回的“百米”冲刺。如舞评所言:“令人惊叹的编舞。”
我从这支舞学到甚么了?答案是:做个农民不容易。
第四名:龙泉鼓舞
编舞:陈永佳
演季: 2009
鼓型:八角手鼓
当大自然赐予五谷丰登时,山东的农民手拿最爱的道具,跳起谷子秧歌欢庆丰收。
农民是非常实在的。他们源于生活的舞蹈,名字常常很有趣(见“中国民间舞:稻秧歌” )我们的这支《谷子秧歌》,也得到了许多头衔,如“飞鼓”,“大磨房”,“杨家殿”,最绝的要数“灰熊抖毛”了。
不久前2009年的巡演,在亚特兰大的一场“灰熊抖毛”演出当中,我没法不注意到坐在第四排的一位黑人女子,她随著我们的音乐晃动著脑袋,从座椅上跳起来又颠回去,像在享受“节奏蓝调”一样,你信不?太炫了!我当时差点忘了下一个动作。
很高兴我们的中国舞真的能让观众“动”起来。我从中学到的是:对舞蹈的欣赏没有文化疆界。
第三名:开创新纪元
编舞:陈永佳
演季: 2012
鼓型:车上的战鼓
2012年演出大幕一拉开的《开创新纪元》,是天兵天将与恶魔的对决——对我而言,可能是最酷的开场节目了。
这次是女士们推著战鼓环绕于舞台,擂动著震撼的鼓点,变化著队形,而男士们则跳起非常难的,鼓槌作道具的舞蹈。
这舞蹈中我最爱的场景是:主佛发出闪耀的神光击碎那巨大的红色恶龙 ——可惜从我在舞台上所站的位置却看不到那一幕。
而我不那么喜欢的部分是:在漆黑的30秒内,从天兵到朝廷官员要完成的抢装。却整整做了一百多次!
第二名:大唐鼓吏
编舞:任凤舞
演季: 2008 和2011神韵精华版
鼓型:平鼓面腰鼓,也称“唐鼓”
或许你已意识到,我们的编舞家陈永佳先生与鼓难分难舍。即使他不编排“鼓”舞,他跳的“鼓”舞也一定会出现在海报上。
2009年我们演出的每一个剧院外都挂著这张海报,犹如中国的蒙娜丽莎。他眼中闪烁的光透著那种英气夺人的阳刚之美。
2008年,我第一次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观看这支舞,就被那阳刚之美所倾倒,我从来不知道男子能在舞台上跳出如此壮美的舞蹈。噢!还有那个晃肩膀的动作,做得极具男子气概,是我从未见过的!
那雄壮的鼓点和舞动的英姿令我如醉如痴,我竟没意识到我的头也情不自禁的在随著韵律摆动,直到那天我看到前排的人在摆头,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也做著和那个黑人女观众一样的事。
加入神韵三年后,我幸运的参与了“神韵精华版”演出,在林肯中心、肯尼迪中心和那些阳刚气十足的男子一起跳起了大唐鼓吏。
我学到甚么了?答案是:怎样做个真正的男人。
我一直最喜欢的“鼓”舞是(请大家开始擂鼓)⋯⋯
第一名:威风战鼓
编舞:D.F.,任凤舞
演季: 2008
鼓型:战鼓和大鼓
要欣赏这支“鼓”舞的威风,你必须身临其境,看录像是绝对体验不到的。当你在剧场里听那22面大鼓发出的雷鸣般的鼓声时,那鼓声的赫赫威风在你内心深处引起共鸣。
在我加入神韵前观看的最后一场神韵秀,买的是张普通座位的票,但当最后一支舞大幕升起时,剧场好像变成了3D影院,环绕的立体声音同时在振动。
看到舞台上巨大的战鼓与战阵布列所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我被四面八方湧来的鼓声所淹没。从舞台辐射过来强大的能量,我已不只是心灵在震撼,连身体都在震动。
按神韵今天的艺术标准,威风战鼓的音乐和舞蹈都比较质朴。但它远不止是音符和编舞。那简洁而强有力的鼓舞,伴随著所有和弦的齐声演奏,一切都非常完美。那鼓声把时空带回到黄帝时代,通向神传文化的源头,也让我想起了真正的自己。
在那一刻,我心中升起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感受,那是一种鼓的力量,一种传统文化终将取胜的信念。在那一刻,我了解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含义。
一个月后我考进了神韵艺术团。余下的就是历史了。
意外收获
无论是巧合还是未经宣布的惯例,我们每季演出都有“鼓”舞。在2013年巡演中没有鼓这种道具… ... 但是,在一支舞蹈中还是出现了鼓。
提示:那鼓不在乐池中,不放在舞台上,但你很难错过它,猜到了吗?
在这个演季中,诸君,请您欣赏“鼓”舞时,一定要“耳闻目睹”。
陈阳暮月
舞蹈演员
2014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