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的故事
哐!!!乐团指挥轻轻一挥手,大幕也随之缓缓拉开,幻境般的舞台呈现观众眼前。这难忘的瞬间是演员与观众的初次交流——宁静中也流淌著力量。乐池中,小提琴声饱满而震撼,我深吸了一口气,配合节奏。随著乐曲的潮起潮落,我也「哗」的一下,往空中甩起了丝绸织出的两道彩虹。
闪亮而柔顺,我手中握著的丝带是最忠实的夥伴,只需手腕轻挑,无论蔓延十尺的瀑布造型还是舞动的「8」字皆遂心而现。当我从侧台离场,飘逸的丝带也如流淌的清泉伴我身后,看著它们如影随行般跟随是我最大的享受。
谈到丝绸,不得不说丝绸的历史几乎和中国的文化一样悠久,源远流长!
丝绸的由来
公元前3000年,在一个微风可人的下午,黄帝之妻,嫘祖,在后园中与女伴们一起采摘野果。嫘祖走到河边的桑树荫下休憩, 忽然一个小巧的物件擦著她的鼻头「噗」的一声落在太阳照耀下温热的河水中。讶异中,嫘祖发现这是一个乳白、略硬的椭圆蚕蛹。嫘祖将其拾起,发现蚕蛹软的出奇,这说明包裹蚕蛹的并非是一层硬壳,而是一种柔软的纤维,因此才会因为在热水中浸泡而软化。嫘祖将松软的蚕蛹拨开拉长,最终拉到了600米的长度,和嫘祖的园子一样的长度。这引起了嫘祖的兴趣,于是她从桑树上蒐集了更多的蚕蛹,并将得出的丝线织成了布料。最终的成果,是触感柔软而沁凉的闪亮丝绸。
受到这一成果的启发,兴奋的嫘祖又再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观察蚕到成虫时,发现其除了桑叶之外一概不吃,于是便说服丈夫黄帝种植桑林以方便畜养这些「丝虫」。嫘祖发明了一种捲线车,改进了将蚕蛹做成丝线的方法,还发明了织布机。她将这些成果都教给了随从,开始了养蚕业。
一个午后乘凉时偶然的发现,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嫘祖始蚕」的故事从此为人传颂。
一个传统的开始
丝绸自然是一炮而红。柔软而坚韧,轻薄而优雅,丝绸的广泛用途和卓越性能赋予了其绝对的价值。它不但冬暖夏凉,还能防潮;染了色的丝绸百年不褪色。许多古代的知识与文献都被保存于丝绢之上。养蚕业发达的地区,家族中女性三代同堂一起养蚕比比皆是,她们用半年的时光养蚕,余下的时间则致力于将其变作丝绸的步步工艺中。
在丝绸出现的第一个千年里,丝绸基本限制为御用,除了皇室及重臣外都无缘享受。后来,随著产量的增加,丝绸也渐渐流入民间。然而,每个阶层有其在颜色、饰品和式样的限制。比如黄色,是天子的颜色。军旅间也常以不同式样的丝制头饰区分阶级。除了用于衣物和饰品,丝绸也为其他许多发明提供了基础,如乐器的丝弦、弓弦、钓鱼线、丝帛纸卷等。在汉朝,丝绸更是一种常用货币。
弘扬世界
由于蚕虫尽生存在中原地区,古中国也一向习惯韬光隐晦,外面的世界对于养蚕业一无所知。然而,这并不影响丝绸在这些地区造成的洛阳纸贵,许多国家都十分乐意高价换取,而这个情况也造成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各皇室及政权对于丝绸的交易自是乐于坐享其成,但对于其制作工艺的秘密则是严加守护,任何走私蚕虫或蚕卵的人都会被处死。
然而,哪怕禁令执行的再怎么彻底也百密一疏,在成功保密了两千年之后,养蚕业还是随著移民的百姓流入了朝鲜和印度地区。公元440年,养蚕业被一名政治联姻的小国公主带出了中国,进入了西域。不过,因为公主及其部众的藏私,欧洲仍然无缘养蚕业。
终于,在公元550年,查士丁尼一世派遣的两名僧人成功将蚕卵藏在了拐杖内,走私回了拜占庭。此前,罗马人一向认为丝绸是「生在树叶上,取来用水湿一湿,理成丝,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源自「普林尼的自然历史」)至此,养蚕业才终于渐渐在欧洲大陆上流传开来。
然而,「丝绸来自东方」这样的概念从未淡去,它超越时间的束缚;在五千年的过程中将自己织入了中国文化的朝朝代代,并最终到达了神韵的舞台。
在隋朝的宫院里,丝制的水袖与夕晖交映,随著动作在我周身舞动;转瞬间,我又身著天人的丝袍(唐朝式样)在云中起舞;舞台上时空凝缩,最后一个朝代很快到来,我成了满清格格,手持丝巾,赏玩著御花园。
今天丝绸已随处可见,却仍被视为古中国智慧的标志。一切都始于五千年前的一个午后:「从天而降」的蚕蛹落入高贵的少女手中,使后人得享造物恩泽。
冷知识区
- 古希腊语的中国——「Seres」,指的便是「丝绸之地」。
- 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被利用蚕蛹化石中,最早的可追致公元前2600年。
- 丝绸的交易在丝路之前就有进行,可追查的最早记录是一个公元前1070年的木乃伊身上的裹尸布。
- 秦朝之前,平民是不能穿丝绸的。
戴佳妮
Dancer
2018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