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神韵演出成为可能?
一瞥看不见的因素:“抢装”, 默契,和神传文化
我发现很多观众都惊讶,神韵舞蹈演员如何能在舞蹈间快速的换装;如何达到舞步完美的整齐划一,又是如何与现场乐队、高科技天幕背景配合的天衣无缝。很显然,我们经过了无数个小时地培训和排练,但是这只是部分原因。在这里我将告诉你幕后的一瞥。
抢装
观众有时很难相信我们怎么能这么快的更换服饰。这一刻我们是舞台上的佛,下一刻又变成武士了,然后又是西游记中的传奇人物。那么,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别的不说,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每个道具、舞服都必须放在正确的地方。再就是培训,学习最快的换装方法,分秒必争,抢装本身是应该练习的技巧。反复练习后,这技巧会成为又一种本能。
最后,要快速换装还要依赖每个人之间的合作与帮助。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称为“极快速抢装”,就是我们要在一个舞蹈节目中换一套完全不同服饰时,这时互相间合作更显的重要 ── 我们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迅速换装。
有人知道默契吗?
在舞台上,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合作,称作默契或心照不宣。也许对一些西方人来说默契听起来mochi(日本的糯米团),其实mo qi是不同的词,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对我们来说,这是我们一种在舞台上保持能彼此察觉的技能,甚至能预测对方的移动,位置和时机。这种协同,使我们的动作整齐划一,防止无意间的出错。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每个人互相配合都很默契──这也是我们经过无数个小时的共同实践和排练得来的。
其实,我们的合作不只局限于舞台上──无论是跳舞、排练或休閒时,我们总在一起工作。例如,每当我们在剧场演完最后一场后,每个人,从主要领舞演员到巴士的司机都一起卸台。所以,我们大约一小时就装完车了,这对当地剧院工作人员来讲,简直不可思议。一名舞台管理人员说,我们的运作“就像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
为什么我们会合作的这么好呢?实际上,我刚才所说的只是表面的原因,还有更深层的真正的动力。
回归神传文化
神韵的使命是恢复5000年神传中华文化。“神传”指的是更深的精神内涵,是中国人心中的基本价值观和信仰,如仁,义,礼,智,信。不管怎样,我们相信这些普世价值也应该与所有人分享。
对我们来说,演出不只是工作,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虽然中国古典舞非常酷)。我们不是为自己表演,是为观众而舞,愿观众看完神韵后,带著有益的信息,和新的人生观离开剧场。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确保每场演出的完美,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舞台表演,乐团伴奏到天幕背景的合作,是否形成一个整体。
要想舞台上良好合作,台下也一起工作,因此,每个人都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的价值观,提高道德操行。例如,我们无论帮别人提行李或主动帮助装卸车,总是先考虑别人。彼此尊重和友好相处,困难时互相鼓励,成功时互相欢庆,努力成为真诚和慈善的人。
这获得了多方面的效果: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体现传统的价值观,因而在舞台上自然就能呈现出来;因为我们是一个紧密的集体,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每个人都在做他(她)应做的部分,确保演出圆满成功。我们就像一个纂紧的拳头,所以表演的震撼力很强。
这让我想起2008年表演的,最受观众喜爱的筷子舞。蒙古男子在开阔的平原上,手拿著捆的厚厚的筷子,翻腾跳跃。就像主持人向观众介绍的一样,“一根筷子比一把筷子容易折断──因此人们需要共同努力!”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履行神韵的使命,复兴中国真正的神传文化。因为道德的升华,我们才能在台上台下很好合作。当我们看到谢幕时观众起立鼓掌,我觉得他们真的理解我们传递的信息,每一场演出都在鼓励我们继续进取。
刘浩贤
特约撰稿人
201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