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南北朝(420-589AD)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国家分裂和战乱的时期。三国以后,国家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统一,新的王朝被称为西晋。西晋由于王室内乱,导致匈奴人的入侵。西晋王室于是迁至长江以南,定都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长江以北经历了“五胡乱华”时期。公元439年,鲜卑人拓跋焘统一了长江以北。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废晋恭帝,改国号为宋,开始了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公元581年,随王(杨坚称帝后改“随”为“隋”)杨坚废北周静帝,开始了一个新的王朝——隋朝。公元589年,隋军灭陈,自此结束了西晋之后近三百年的分裂战乱局面。
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很快被汉文化所同化。最突出的是北魏孝文帝(467-499AD),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开始了系统的汉化工作。譬如他为鲜卑族人,本姓“拓跋”,但他下诏将鲜卑姓改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他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在政治上以南朝典章为参照,修改北魏政治制度。
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的佛教大发展阶段。北魏时开凿了云冈石窟,造佛像51000多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早期佛像带有浓厚犍陀罗及笈多王朝的色彩。佛像的形象姿势也具备明显的外来风格,包括脸形较为丰腴、眼廓较深以及鼻子较高。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佛像衣著从服饰到形象越来越像汉人。
公元六世纪初,禅宗祖师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在南京和当时的梁武帝谈论佛法后,发现法缘不和,于是一苇渡江来到北魏。达摩在少林寺五乳峰上的石洞里面壁九年,影入于石,开悟后创立禅宗法门。禅宗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代的儒家学说。
2011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