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交响乐吗 — 从中西方音乐到神韵音乐
交响乐(symphony)来源于古希腊语,意即「一起响」、「合奏」的意思,严格意义上的交响曲发轫于巴洛克时代晚期的义大利歌剧序曲(Opera Overture),汲取古老西方及文艺复新时期众多优秀音乐传统的精华,历经巴洛克、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两百多年来逐渐发展完善成为西方经典的交响乐曲形式,其规模宏大壮观,气势磅礡恢弘,多声部的配器和声共鸣,烘托优美的主旋律;抑或是多旋律的复调,对位赋格,洋洋洒洒,波澜壮阔,动人心弦。
那中国古代有交响乐吗?
从流传到今天的中国古曲来看,中国古代似乎没有这种多乐器、多声部配器合成的音乐作品。 不过从众多中国古代绘画看来,至少这种演奏形式一千多年前就在中国存在了。比如这张唐代的敦煌壁画:吹、拉、弹、打击乐器,一应俱全。这会是中国古代的交响乐吗?
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宏大的非宫廷音乐莫属了,而唐朝的燕乐大曲则是古代宫廷歌舞艺术的最高成就。唐朝是人类文化臻于顶峰的时期,包容并蓄,万国来朝,其文化艺术亦是大气而不失精巧。唐朝承隋朝的「七部乐」到九、十部乐的出现,以致后来专职宫廷演奏的「坐部伎」、「立部伎」,选子弟一百八十人,以奏「霓裳一曲千峰上」—— 一百八十的演奏规模、不同乐器的编制,甚至超过今天的交响乐团了。
当时的燕乐大曲「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声名远播日本、西亚和印度。相传唐僧去印度取经,还被印度的高僧问询过「秦王破阵乐」呢。遗憾的是,因为记谱法的侷限等等历史原因,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欣赏到这些规模宏大的华夏古音了。
其实,不只是唐朝,远在春秋时期,相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演奏中也运用钟、磬、埙、笛、箫、排箫、古琴、筝、木鱼、鼓等中国古典乐器来合奏共鸣,以符合古乐中关于金、石、土、木、丝、革、匏、竹等八音的编制。这些会不会都是有记载以来,华夏最古老的民族交响乐,而且比西方早了一两千年呢?
东西方音乐差异的简单比较
在西方,说到音乐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节奏、旋律和音色在东西方音乐中概念是相同的;而和声却是西方音乐独特的特征。
什么是和声呢?如果把旋律比喻为横向的随著时间流淌的音符,那和声就是纵向的不同音高的音符在同一时间美妙的共鸣。
和声的历史,最早来自9世纪西方教堂的圣咏(唱圣歌),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组合。这种「复音」就叫「奥尔加农(organum)」。这样唱咏的圣歌层次更加的丰富,声音更加丰满悦耳,实际上等于多了一个低音声部。而自多声部的出现,东西方音乐的发展分道扬镳了。西方音乐在多声部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完善的和声理论、以致主调、复调音乐,以及对位手法、赋格的曲式与完善的配器方法。
再说音乐的另一个最重要元素音色,音色的不同其实就是乐器本身的质地。中国乐器的音色和音域对比西方乐器,基本都是高音乐器,适合独奏,音域也类似,合奏起来就容易互相「抢戏」了。
而这种乐器的不同也源于中国文化朝代的因素。中国文化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子,一朝民,一朝文化」,不同的朝代带来的都是不同天体的神传文化,所以每一个朝代的文化都有自己显著的特点,都是「独奏」的主角,体现在乐器和音乐上,也是这样的特征——从三皇五帝时的古乐,到先秦的钟磬乐;从西周,春秋时的「诗经」,「楚辞」到汉时的乐府;从隋唐的歌舞大曲,宋代的词调音乐,元朝的戏曲杂剧到明清进一步繁荣的民歌,小曲,说唱以及地方声腔的发展,京剧的产生。各个朝代的音乐形式大不相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这也是造成中国的乐器和音乐没有系统地在多声部和声配器的道路发展下去的一个因素吧。
当然也有人在考古证据中,发现「数排」编钟,可能是和声演奏编制的,在对一些古谱的解读中,也看到许多巧妙的和声设计。或许中国音乐源头,也是注意到和声的,但因为历史的安排,中国古代乐器基本都是独奏乐器(除了伴奏的打击乐器),能够协奏的低音乐器几乎缺失,这也导致中国古代音乐在和声上缺乏实践以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而交响乐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多声部(低音声部的基奠)的配器和声,丰富的和弦运用,比如:大量气势恢弘磅礡的多声部和弦后,忽然出来一段旋律悠扬的小提琴独奏,那种优美动听真让人无法形容呢。
缺乏深入的和声理论,没有系统的多声部高低音乐器,也就很难在实践中创作出多声部不同旋律的配器合成(Orchestration)。在中国古代更多的是属于合奏的一种形式,也顶多是分段的不同的乐器领奏、独奏,是不太讲配器合成的。而这种合奏多是同一旋律,不同乐器自然音的同响。这和交响乐中,不同声部基于和声美学,烘托主旋律或多旋律的和声共鸣、配器合成是迥然不同的。
其实,正统的传统文化都是神传给人的,西方交响乐音,基于不同声部乐器的音色特点,配器和声,在形式上非常丰富成熟,是非常好的音乐载体,是神系统地传给人的最好的一块文化艺术瑰宝之一。
而中国音乐更注重旋律、内涵,韵味与曲调,深邃隽永,回味无穷。这有点类似人们常说的西方更注重表面细节,东方更注重内涵。「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幅员辽阔,从崇山峻岭到一马平川,从冰天雪地的雪域高原到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几十个朝代,五十多个民族,东南西北、古往今来,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谱写了中华五千文明的交响之音。这里有宗教音乐的悲天悯人、仙风道骨;有文人音乐的优雅俊逸;有宫廷音乐的洪大;有民间音乐十足的韵味,有丰富的创作源泉。
神韵音乐的特点
所以,中国古代有交响乐吗?严格地说,中国古代没有西方这种基于和声原理的交响乐。这听起来让人些许遗憾呢……从2012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以来,神韵音乐声名鹊起,受到很多古典中西方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弥补了这个遗憾。
神韵原创音乐成功结合了东西方正统音乐的精髓,以西方管弦乐为基奠烘托中国乐器的特色。以古老中国音乐的旋律韵味为基础,用西方管弦乐来表现神韵所需要的效果,这是新的开创,是神韵的音乐特点。
中国音乐注重内在情绪的表现,古人一向用乐器诉说自己的心情,西方音乐著重于整体音乐的合奏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点,音乐的配器与和声效果就成为最重要的。神韵音乐是两者结合出来的特点。神韵使用西方交响乐队为基奠,结合中国乐器更有效的满足了现代人对音乐的听觉习惯。
正如一位聆听过神韵音乐的西方作曲家所感慨的:神韵作曲家通贯古今 令人震撼。
神韵音乐是新的神传文化,新的天音圣乐,她正开创著古典音乐的新纪元。
*********
从2012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以来,神韵交响乐团每年都会在北美及亚洲巡回演出。今年神韵交响乐团将于9月、10月间在台湾和北美五大城市巡演,演出曲目包括神韵原创音乐及西方传统的经典名曲,届时欢迎热爱音乐艺术的朋友们前来体验神韵交响乐别具一格的风采。视频介绍、乐曲选段及演出时间表请见:shenyun.com/symphony